高端医疗器械,作为代表国家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水平的领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由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导。他们凭借技术壁垒,持续享受着高额溢价的优势。
过去33年,迈瑞医疗拾级而上,由跟随到突破,从突破到引领,不断突破技术门槛,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让世界对医疗器械的“中国智造”有了新认识。
“怎么理解链主这一角色?”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脱口而出三个字——“带头人”。
李西廷认为,在医疗器械行业中,链主应该是一家平台型企业,通过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探路行业方向、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技术赋能和带动引领作用。
“对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发展来说,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建立在自主可控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更多人分享优质生命关怀。”李西廷说。
坚持投入搏浪技术“深水区”
今年4月,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现场,迈瑞医疗的超高端超声系统昆仑Resona A20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目光。
这款以“万山之宗”——昆仑命名的设备,从预研到上市耗时8年,攻克了多个技术难点,在业界首次实现自适应波束合成的商业化,亦是首款实现超分辨造影成像技术走出实验室的产品。通过它的显微造影功能,医生能发现小于5毫米的肝脏肿瘤。
昆仑Resona A20不仅填补了国产超高端超声产品空白,也是迈瑞医疗在技术“深水区”搏浪前行的缩影。
长期以来,迈瑞医疗坚持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左右投入研发。截至今年上半年,自2018年登陆创业板以来,迈瑞医疗累计研发投入已达到168亿元。目前,公司在全球有12大研发中心、近4900名研发工程师、11000多件专利储备。
从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除颤监护仪、亚洲第一台具备全电子流量计的高端麻醉机,到中国第一套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全球第一台实时可视化无创定量肝超仪……迈瑞医疗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打破纪录,打造了多个国内乃至全球的“第一”。
在李西廷看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背负着提升国产化率、降低病患使用成本的使命,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才能拥有长久的竞争力。
尤其是进口品牌在相关领域的灯塔效应完全消失后,身为链主的迈瑞医疗要开始主导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挖掘临床上还未被满足的需求。
“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每年都要推出10至15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李西廷反复提到研发和创新的重要性。他坚信,医疗器械行业没有“弯道超车”,只有凭借实力往前冲。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迈瑞医疗要飞得更快、更高。
对于自主创新的坚持,让迈瑞医疗成功在海外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开辟了优势领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等成熟业务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前三的地位。
理解需求引领行业前行
在业内,迈瑞医疗“连器械上的一根线都要绕数十万次测试才能过关”的严苛标准广为流传。
数十万次测试,缘于迈瑞医疗在研究市场时发现,大部分医生在讨论病情时,常常不自觉地会将线拿在手上转来转去。而超声设备的探头连接线内每一条细小的线均是对应着一个小镜片,一旦转断了,就会影响成像效果。
“我们不能要求用户不这么做,只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李西廷说,迈瑞之所以能这么多年来保持良性、稳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一直思考和关注市场需要什么。
事实上,医疗器械行业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与临床需求脱节的问题。行业“领头雁”,不仅要精准捕捉临床最新需求,实现产品改进和创新突破,还要及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每一个科技变革的“十字路口”,发挥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相比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工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是更为宝贵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解放医生的双手,在整个行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记得前两天,我遇到一位开小卖部的张大姐。她拿着刚从银行取出来的5万块钱,愁眉不展地跟我说:“以前这些钱够进一个月的货,现在只够进半个月的了。”
基金份额方面,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基金份额为24.62亿份。
迈瑞医疗选择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两年多前,迈瑞医疗与腾讯携手推出了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首个进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AI类产品——全自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
这款产品又名“AI阅片机”,其打通了临床血液检测自动化全流程,并融入AI算法,让医生的平均阅片时间从25分钟至30分钟缩短为半分钟,有效解决了过去医院检验科血液样本镜检率不高的问题,释放了医生的时间。
AI阅片机不仅是迈瑞医疗在“AI+医疗”领域探索成功的一小步,还是AI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一大步。
“我们仍在持续丰富和升级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中的智能化应用。”李西廷说,迈瑞医疗正与腾讯合作将医疗大模型应用在重症病房监控领域,通过AI技术将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参数连接起来,提高重症病人生命体征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效率、准确度。
深度赋能提升供应链韧性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超过3.6万家。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的另一面是,90%是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的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行业整体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实际上,中国尤其是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链还是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比如国产电路板,曾经我们收购的海外公司的工程师都感叹中国的电路板工艺精细,认为中国进步太大了。但是,我们在不少精密零部件上仍然存在差距。”李西廷说。
在李西廷看来,链主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牵头将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整合,与上下游伙伴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进步。
近年来,迈瑞医疗愈加重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目前,公司合作的供应商超过1500家。截至2023年底,公司的一级供应商中,境内占比超过80%,采购范围涉及半导体、气液路、电子部件、结构件以及试剂原材料等多个产业链领域。
北交所公司鼎智科技是迈瑞医疗呼吸机零部件音圈电机的供应商之一。2020年,因市场对呼吸机需求的暴增,迈瑞医疗加大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力度。鼎智科技及时把握机会,推动其音圈电机产品在迈瑞医疗的呼吸机中批量应用。
鼎智科技总经理丁泉军回忆,为此,迈瑞医疗多次派工作人员与鼎智的供应商沟通,以自身产品出货量作为保证,推动对方提升产能。
与此同时,为确保产品的各项性能达到设备使用要求,迈瑞医疗专门派了一支技术团队在鼎智科技驻点,与公司技术人员一同制定和研发了该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标准、质量控制计划以及专用特殊测试装备。
“音圈电机的运转次数直接影响着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对产品工艺和质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迈瑞医疗通过他们的需求,带着我们上游的供应商,再把更上游的整条产业链都串联起来,快速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丁泉军说。
2023年,迈瑞医疗与鼎智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投入资源持续对音圈电机进行优化,双方在产品优化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
“我们在产品开发前期就让供应商早期介入,主导进行医疗核心零部件国产自主化,通过商业投资、技术研究协同、工艺创新协同、自动化技术协同及产能协同攻坚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提升供应商的技术、质量和交付水平。”李西廷说。
全球布局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
构建、整合全球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几乎是所有国内链主企业的共识。迈瑞医疗亦在积极作为。
迈瑞医疗的全球化路径是从中国到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迈瑞医疗选择先在欧美这一最为“挑剔”的市场中不断打磨产品、树立高端窗口,进而带着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攻城略地。
“我们现在约四成的销售业绩来自境外市场,六成销售在境内。希望未来能反过来,境外业绩占比达到六七成,这才算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李西廷说。
2023年底,迈瑞医疗重磅发布了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两款心脏标志物试剂产品,极大提升了心梗和心竭筛查的效率,一举将国产心脏标志物的实力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这两款新品,正是迈瑞医疗收购总部位于芬兰的IVD原材料公司海肽生物后,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
带领“中国智造”走出去,将海外先进技术引进来,迈瑞医疗发挥链主企业的融通作用,持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迈瑞本身是全球医疗器械里面的领先企业,它将自身的产品标准和理念贯彻到供应链上,将国产供应链能力提升到全球优秀水平上。这对我们的助力比直接提供业务要更大。”丁泉军对此感触颇深,他表示,通过和迈瑞合作,供应链企业可以介入创新型医疗器械研发的早期阶段,更快接触到行业前沿的需求。
“我们也可以像国外的零部件优秀供应商一样,参与到头部企业研发价值链中,不用只是一味跟在别人后面模仿了。”丁泉军说。
放眼未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浪潮奔腾,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不能忽视的是,千变万化的国际环境可能是行业长期要面临的局面,对每一家想要出海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李西廷认为,迈瑞医疗的出海经验并非不可复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路径上做了很多探索,其实有效路径就是:首先产品要过关,技术含量高;其次要敢于投入,要培养当地的服务团队、销售人员和市场人员,有了问题多少小时内能给人解决,这个最关键。”
掌舵迈瑞医疗30余年十大配资推荐 ,从国内领先到全球突围,在李西廷心中,迈瑞必须是全球的迈瑞:“未来的战场远不止国内,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未来也不应局限于国内。”